查看原文
其他

今晚这场发布会,张业遂回答了这些受关注的问题

川观新闻 2021-03-21


3月4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举行,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川观新闻梳理发现,今晚这场新闻发布会共计回答了来自中外记者的8个问题。涉及脱贫攻坚、香港问题、中美关系等问题,每一个都受关注。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会期7天


张业遂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53名,目前已有2907名代表向大会报到。这次大会会期7天,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闭幕,共安排3次全体会议,大会议程有10项。大会将坚持既定会议议程,召开形式不变,要素不减。



谈立法工作: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张业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相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包括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


谈国际抗疫:

中国抗疫合作不为谋求地缘政治目标


东京广播公司记者提问,中国宣布将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中国是否想通过疫苗外交达到地缘政治目的?


张业遂说,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疫苗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目前已经进口或正在商谈进口中国疫苗的国家有40多个,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也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谈香港选举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


有记者问,本次大会将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这是否意味着,全国人大将对香港选举制度作出修改,会怎样修改?


张业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他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谈脱贫攻坚:

中国脱贫标准是综合性多维标准


在回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相关问题时,张业遂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针对有外国记者提出中国扶贫标准是否不同于国际水平的问题,张业遂回应说,中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多维指标,既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也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两不愁三保障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方面有保障,这些都需要大量财政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总的看,中国的脱贫标准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银行2015年确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整体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绝对贫困线,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一个低脱贫标准的问题。


谈国防建设: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韩国记者提问,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国防支出持续增长,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产航母“山东号”已交接入列,歼20等先进装备已列装部队。今年中国国防支出会不会大幅增长?增幅将是多少?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对此张业遂表示,中国国防开支总体上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保持国防开支适度稳定增长,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履行国际责任义务、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张业遂说,中国的国防开支是公开透明的,每年的国防开支预算都纳入国家预算草案,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国在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上个月财政的国防开支的基本数据。

张业遂说,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要看这个国家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谈对外开放: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业遂表示,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和过去一样重要。


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得国内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吸引全球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有力推动了区域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矛盾。


他表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 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持续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谈中美关系:

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美联社记者提问,作为前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如何看待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


张业遂表示,2月11日,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通了电话,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高度连续性与稳定性——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他说,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断供、脱钩损人害己,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加强对话、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更多全国两会资讯,

请关注川观新闻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高清大图来了!火星表面长这样→

·泸州、广元、南充、雅安、阿坝最新人事

·有奖征集!川报全媒体系列慢直播第三季主题等你来定


近期热门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来川观新闻APP看更多


综合 新华网 央视新闻

编辑 孙琪    

校对 邓童童

审核 李旭


觉得不错 点个赞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